在21日北京举行的平凉市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院士专家研讨会上,平凉市委书记王旭期盼专家们能够帮助平凉全面掌握地质数据、勘探详情、工业储量及远景储量,摸清摸准资源家底,着力破解煤炭油气深井开采难题。
此次研讨会充分借智借力“最强大脑”,加力推进平凉能源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加速提效陇东综合能源基地建设,聚力打造全省工业转型发展创新区,为推动全市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能。
平凉作为陕甘宁革命老区的关键部分,构成了西北地区能源供应的核心战略地带,66%的土地下面埋藏着煤炭和油气。王旭积极倡导,主张将平凉地区纳入深层及超深层油气勘探与开发的试验示范区域,并且热切建议在该地区建立院士工作站。她希望借此加强煤化工下游产业的研究与开发,以促进产业链的延伸和补充,推动能源产业向更高端、更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确保平凉地区的地下资源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
她也鼓励企业利用自身优势和科研成果,积极参与平凉的能源勘探开发,将产业和项目扩展至该地区,以展现企业责任并推动革命老区的发展。同时,企业、研究机构和地方政府应合作,促进前沿技术和优质项目在平凉的实施,以提升能源产业的质量。
平凉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胡雄韬在推介会上说,平凉不仅是国家14个大型煤炭基地之一的黄陇基地的关键区域,更兼具国家传统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区和陇东综合能源基地核心板块的重要地位。其矿产资源得天独厚,境内煤炭地质储量高达650亿吨,目前业已探明的储量就达到了110亿吨,占比达到16.9%。这样雄厚的煤炭储备,加之煤种品质的优良,为平凉的煤炭资源规模勘探开发、清洁高效利用提供了极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近年来,平凉市聚焦打造全省工业转型发展创新区和陇东综合能源基地,把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作为首位产业链来打造,坚持以煤为基、壮大“粮仓”,围绕扩煤转电、煤电联营、高效转化,全速推进灵台矿区整装开发和华亭矿区扩能提升,先后实施了一批煤炭资源勘查、生态矿区、智能矿井、调峰电源、精细化工等项目。
目前,全市的煤炭生产能力已达到3138万吨,火电装机容量则高达613万千瓦,这两项数据分别占到了甘肃省总量的38%和24%。同时,投产的煤化工产能也达到了80万吨,具体包括20万吨的聚丙烯和60万吨的煤制甲醇。
胡雄韬表示,平凉能源产业发展步入了结构优化、规模扩张、效益提升的良性轨道,支撑拉动力、安全保障力显著增强,呈现出“新旧协同、结构趋优、质效齐升”的良好态势,进入了挖潜释能、低碳转型的新阶段,新能源产业发展步入了拔节育穗、破壁突围的攻坚期,聚智聚力、精开用好资源富矿,最大限度将资源的“存量优势”转化成发展的“增量进势”。
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胡文瑞,作为油气勘探开发与工程管理领域的权威专家,出席了会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同时,多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包括能源与矿业工程管理专家凌文、石油地质与油气勘探专家赵文智、煤炭资源和地质勘查专家王双明、石化工程设计与管理专家孙丽丽、煤矿采运工程专家葛世荣,以及中石油煤层气公司原总地质师李景明教授,也分别就多个专题进行了深入的报告。
凌文院士围绕“煤制清洁燃料和高端化学品关键技术开发与工业应用”进行了阐述,为煤炭资源的清洁利用和高端化学品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赵文智院士则针对“平凉地区油气勘探形势与资源潜力初步评价”进行了深入分析,为平凉地区的油气勘探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此外,王双明院士就“富油煤的主要特点与开发利用”进行了讲解,为富油煤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宝贵的建议。孙丽丽院士则展望了“煤化工展望—下游产业链延伸高质量发展方向”,为煤化工产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葛世荣院士则介绍了“新型煤炭地下气化技术”,这一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将有助于煤炭资源的清洁、高效利用。
李景明教授就“平凉市煤层气开发潜力”作了专题报告,为平凉市煤层气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参考。这些报告不仅涵盖了煤炭、油气等能源领域的多个方面,而且深入浅出、内容丰富,为与会者提供了宝贵的学习和交流机会。
在一场研讨交流中,中国工程院院士黄其励、金智新(采矿与安全工程管理专家)、刘合(能源与矿业工程管理专家)以及中石油集团的地质勘探专家何海清教授,分别就其专业领域提出了具有指导意义的意见。
院士专家及企业家们紧密聚焦于行业趋势与国家政策,并紧密结合平凉市的具体需求与能力,依托各自深厚的研究底蕴与实战经验,为平凉能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献上了深入而专业的见解与指导。此举不仅为行业前沿动态与宏观政策的把握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更为平凉能源产业的转型升级指明了精准的方向。此次活动让平凉市对自身能源产业的发展现状、独特优势及存在的问题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从而更加清晰地把握了未来的发展方向、路径与关键着力点。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